不久前,江苏首个岸电入江项目――南京市西坝码头岸电系统正式投运;去年底,上海与洛杉矶启动港口岸电合作,将在上海外高桥二期集装箱码头、洋山深水港三期码头、吴淞邮轮码头启动岸电试运营项目。 所谓“岸电”,是指靠泊港口的船只关闭船舶自备辅助发电机,转而使用港口方提供的清洁能源向主要船载系统供电。 这是一种较为环保的船舶能源供给方式。据测算,一艘中型集装箱船靠港期间24小时排放的pm2.5污染物,相当于50万辆国四重型货车一天的排放量。目前,上海港每年的国际航行船舶签证数量约为4.2万艘次。这些船舶对本市大气带来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其中,远洋船的排放量尤为巨大。插入岸基电源,能使船舶每次靠港减少高达95%的柴油颗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因此,在上海港打造“绿色航运”的过程中,岸电方式值得推广。 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新技术却在实际推广中举步维艰,相关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投入较高。就拿全球第一艘安装岸电设备的大型散货船――“富强中国”来说,该船舶进行岸电设施的改造总投资约6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约300万元,虽然年可节约燃油成本近60万元左右,但投资回收期要10年。此外,港口对岸电电源的改造也需要投入一定资金。要提高船方和港口的积极性,来自政府的经济鼓励政策支持必不可少。比如,设定靠港船舶使用岸电设备设施的奖励专项资金,根据节能减排效果科学地分级设定奖励份额,为企业分担一部分建设成本等。 与此同时,环保政策“硬”约束也有待加强。目前,港口环保工作并不涉及船舶这类移动源,船舶排放没有严格、细致的统计与检测,也没有计入港口所在地或港口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中。针对这一点,相关政策和标准也亟待细化,建议将靠港船舶的减排量计入地方政府减排量考核范围,同时制定并发布要求靠泊我国港口的船舶减少排放的强制标准,制定发布船舶使用岸电用电计量和收费规则,等等。 期待经济激励与政策约束双管齐下,让岸电得以更好地推广,实现港口节能减排,最终实现“绿色航运”的目标。
|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上一篇:陈吉宁: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 全力.. | 下一篇:新疆2015减排任务:继续错峰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