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全国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煤炭人讯:为全面系统总结2024年度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
煤炭人讯:6月7日上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省能源..
党建领航共建共赢淮北矿业集团与南京钢铁集团举行党委共建暨..
节能环保
大气污染防治遭遇资金紧张困局
2016-04-25 20:47:39   来源: 中国企业报

企业叫苦“成本难以支持”

  5月中旬,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下拨专项资金80亿元,以支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其中京津冀治理雾霾是重点。

  而河北省可谓是重中之重。不过,作为参与设备改造的企业,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任务重,资金紧张。”河北省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相关人士这样说,“目前,任务和资金完全不成比例。”

  资金紧张或为普遍现象

  已经接到当地政府红头文件的上述企业,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补贴。“但是,有没有,能给我们企业多少,现在都是未知。”上述企业相关人士这样说道。

  按照规划,2014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00亿元用于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今年河北省应该是获得50亿元的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一位环保界人士表示,“但具体怎么分配,目前还不清楚。”

  2013年,在用于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费用50亿元中,“一半以上给了河北省。”

  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此前介绍说,此次一次性下拨80亿元专项资金,主要是为推动地方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和加快工作进度,余下20亿元将于下半年择机下拨,主要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文件上已经明确了治理时间表,可是企业现在经济比较困难,而任务比过去重。”上述企业相关人士坦言,“突然不让烧煤,不仅需要增加投入,成本也相应有所增加。”

  作为老国有企业,这家企业承担着当地大部分供热管网改造任务。上述企业相关人士说,“就拿燃料成本来说,原来烧煤1平方米相当于9元左右的成本,现在用电则需要70多元。”

  粗略计算,“如果是并网市政供暖系统,首先需要交纳集中供热并网费,还需要进行各种改造,在各方都到位的情况下,今年改造所需费用在20多亿元。”上述相关人士表示,“企业面临着承担不了的任务。因此,企业希望政府能给予缓解一下。”

  河北省一家发电企业也有着类似诉求。“从7月1日开始,国家对脱硫标准要求提高,因此各种成本都相应有所增加,投资增加一成,各种电、泵的改造等都需要相应提高,改造是全方位的。”这家发电企业相关人士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企业进行重新调整,按照目前脱硫脱硝电价进行,成本肯定难以支持,企业肯定是亏损的。”

  目前,电厂设备改造早已在河北省铺开。兴泰发电厂工程师郭立新表示,“目前,企业正在积极筹集资金进行改造。”

  希望社会资金参与治理

  到2017年,北京市将拿出7600亿元用于大气污染防治,河北省也将拿出9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第一季度各省市区GDP总量排行榜显示,河北省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为4.2%,位列排行榜倒数第二位。而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速为9.1%。

  “现在,大气污染防治是重要任务,应该多投入一些,最好是形成比较好的投融资体制机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采访时说道。

  事实上,企业也希望在改造过程中,能够有投资方参与进来,帮助企业完成改造任务。“我们在积极跟政府寻求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在寻找社会力量,以合同能源管理或者其他方式参与进来。”上述企业相关人士坦言。

  “我们肯定是想参与其中。”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申晓东表示,“但是目前对于企业来说缺乏参与机制,特别是对民营企业的门槛很高,而且一些特许经营项目,民营企业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进去。”

  在柴发合看来,“创新污染治理方式,将建设和运营放在一起进行考虑,在利用市场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做的,所以说应该多管齐下。”同时,“面向市场,从市场来找资金,引入到大气污染防治上,发展环保产业,从而解决其中面临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国家和政府各个层面都在做工作,但是目前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普遍来讲,从投入总的竞争资源来讲仍然是不足的。”

  “在很多情况下,名目的制定、标准的制定是各个不同的部门来做的。”赵锡军表示,“不同的金融机构,不同的融资方式和不同的投资方式可能都有不同的考虑,具有管理分散性的特点,不容易引起合力,不能从根本上,从源头到结果整个全链条进行管理,从而所取得的效果明显是要打折扣的。”

  赵锡军认为,“怎么样来加大投入,同时,在管理方面,在资源的协调配置方面能够更加通盘考虑,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涉及绿色经济方面的时候,怎么样能够有相对比较一致性的行动,有相对比较统一的安排,避免资金和资源在金融领域里面被分散,这样的话,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煤电节能减排再加码 五年内煤耗再.. 下一篇能源局调研显示部分电企排放超标 ..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