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全国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陈凯带队督导马军祥韩玉明毛永红陪同按照《省属企业压缩矿山..
煤炭人讯:4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援引山西省纪委监委..
煤炭人讯:4月22日上午,2024年第二期全国矿山救护大中队指挥..
科技创新
智慧矿山发展与展望
2018-10-12 08:53:28   来源: 工矿自动化

  智慧矿山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各类传感器、自动控制器、传输网络、组件式软件等,形成一套智慧体系,能够主动感知、自动分析,依据深度学习的知识库,形成最优决策模型并对各环节实施自动调控,实现设计、生产、运营管理等环节安全、高效、经济、绿色的矿山。

 

  智慧矿山发展历程


  虽然智慧矿山是一个新兴概念,但是其发展却是建立在矿山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所以讨论智慧矿山,必须与自动化矿山、信息化矿山、数字化矿山等概念结合起来进行。中国智慧矿山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单机自动化阶段。时间大约为20世纪90年代,该阶段的典型特征:分类传感技术和二维GIS平台得到应用、单机传输通道得以形成,实现了可编程控制、远程集控运行、报警与闭锁。


  (2)综合自动化阶段。时间大约为21世纪初期,该阶段的典型特征:综合集成平台与3DGIS数字平台得到应用、高速网络通道形成,实现了初级数据处理、初级系统联动、信息综合发布。


  (3)局部智慧体阶段。是当前中国矿山所处的阶段,该阶段的典型特征: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得到应用,实现了局部闭环运行、多个系统联动及专业决策。


  智慧矿山发展水平


  中国矿山信息化建设经过近30年的发展,许多技术、装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当前中国智慧矿山的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主流技术方面。在决策分析方面,具备煤矿行业特有算法的定制化软件已有应用;在管控方面,工控组态软件、各种矿用定制软件、矿井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已得到广泛使用;在展示方面,三维建模、动态实时展示等技术已逐步成为主流。


  (2)装备发展方面。在集成平台方面,已形成具备集成展示与存储的平台;在传输网络方面,万兆工业以太环网已在煤矿得到应用,千兆网络更是得到广泛采用;在传感装备方面,除了能满足常规的各类标准要求外,故障诊断等高端功能已开始得到应用。


  (3)应用情况方面。目前的应用主要偏重监测与控制,在矿井管理方面,已初步具备管控一体化能力;在决策方面,智能决策、大数据分析刚刚起步。


  中国矿山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严重缺乏相关标准、缺乏多学科交叉应用、重硬件轻软件、“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智慧矿山场景描述


  智慧矿山建设规划


  (1)成立智慧矿山产业联盟以行业协会、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装备厂商、应用矿山等为主体成立智慧矿山产业联盟,通过统一规划,使联盟成员各自从事其擅长的专业领域,避免当前各自为政,致使系统重复建设严重、兼容性差的问题。


  (2)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未动,标准先行。在智慧矿山建设工作广 泛开展之前,必须先制定所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对一些顶层设计、关键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优先制定,主要包括智慧矿山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智慧矿山架构及数据交互规范、智慧矿山智能决策平台及架构设计规范、智慧矿山矿井一体化通信技术要求、数字化矿井工程设计数据交互标准、智慧矿山元数据标准、数据仓库技术要求、数据融合规范、数据库技术要求、数据挖掘技术要求、云计算技术要求、大数据技术要求。


  (3)研发智能化装备。研发智能化装备是实现智慧矿山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国家“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行动目标唯一可行的方法。对于煤炭的智慧化开采,需要对成套采煤智能装备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涉及的研究课题有煤岩界面识别技术、成套装备协同控制的有效性、系统设备软硬件的可靠性、惯性导航控制技术、工作面视频监控技术、煤矿精细地质构造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地理信息及煤层跟踪技术。对于煤矿的安全保障,有必要研究智能化矿井物探装备、基于水化学原理的水文环境监测传感器、煤矿火灾产生的典型灾害气体和温度遥测传感器。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对部分传感器增加视、听、振动、雷达等功能。


  (4)开发智慧决策应用。智慧矿山要想稳定地实现自动运行,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各种高度可靠的智慧决策应用。开发这些智慧决策应用需要开展以下重要工作。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矿山专项项目的资金支持,研究成果以《智慧矿山发展与展望》为题发表于《工矿自动化》2018年第9期。 


责任编辑:王传杰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柴里煤矿科技创新为新旧动能转换.. 下一篇阳煤集团 科技助力,向高效集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