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全国
北京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煤炭人讯:4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援引山西省纪委监委..
煤炭人讯:4月22日上午,2024年第二期全国矿山救护大中队指挥..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建议加强迎峰度夏煤..
高层声音
中国煤炭报 杨照乾署名文章:创新驱动 资本催化 走错位转型之路
2016-11-15 09:37:43   来源: 

中国煤炭报:2016年11月9日  第3版

创新驱动 资本催化 走错位转型之路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照乾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是一个靠煤炭起家,但又不仅仅把自己定义为挖煤卖煤的多元企业。在十多年的发展道路上,陕煤化集团经历了三次政府主导下的重大重组,实施了专业化发展的内部改革,确立了“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相关多元互补发展”的战略思路,形成了以煤炭开采和煤化工为两大主业,燃煤发电、钢铁冶炼、机械制造、建筑施工、科技研发、金融服务、运输物流等上下关联又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在这十多年的发展中,陕煤化集团的煤炭产量连续六年过亿吨,经济规模连续两年跻身世界500强,在2016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列第347位,较2015年前移69位。十多年中,陕煤化集团享受了煤炭“黄金十年”带来的成功与喜悦,也尝到了行业经济下行、企业转型升级的艰难与苦涩。过去的成功与喜悦,助长了我们在各产业、各领域的“无所不能”,使我们在跨界转型中“过度自信”。而当下的艰难与苦涩,则给予了我们更多的理性思考和自我审视。

“一源二流”,谋定发展战略

在当前产能全面过剩和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传统企业都必须思考和解答3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是企业的战略定位,解决的是转型方向问题。第二个层面是企业的发展模式,解决的是转型方式问题。第三个层面是实施路径,解决的是具体方法问题。立足陕煤化集团的传统现状,着眼新经济的光辉前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将以科技和资本为驱动,去杂归核,错位创新,努力把陕煤化集团转型成一个煤炭优势明显、能源和材料主业突出的错位多元企业。

煤炭是我们的基础产业,是“源”。依托煤炭转化利用,清洁的二次能源和应用材料是两大主业,是“流”。依托科技创新,未来的主业跃进到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我们就有了永续无量的发展前景。这样的发展战略,我们简称为“一源二流”发展战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定位?我们有四条理由:一是尽管全国煤炭消费比重在下降,但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主体地位短期内不会变;二是陕北矿区煤炭开采成本低、品质好、有害成分少、区位适中的独特优势没有变;三是我们配套煤、错位煤的发展中,不断优化结构的态势没有变;四是在坚守传统产业的同时,我们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所取得的技术成果,给予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和勇气。

陕煤化集团转型发展模式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

以煤为基。煤炭是陕煤化集团赖以起家之“本”,是我们向关联产业辐射之“基”。“本”让我们始终不忘三秦大地的资源馈赠,不忘对三秦父老的社会责任。“基”是指产业链条延伸扩散的起点。综观当今世界的百年老店,无不依托起家之业,上下延展,不断创新。

能材并进。能源是人类活动的基础,材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薪柴到煤、油、气等化石能源,再到水、光、风、核等新能源,尽管人类社会能源供给的形态在变,但能源产业发展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滞。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铁器时代,再到镁铝、硅、碳等新型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智能材料时代,是材料文明促进了人类进步,引领了社会文明。可见,能源与材料是人类永续的需求,也是人类文明的永续产业。因此,我们以煤炭为基础,向燃料、原料并举发展,可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符合企业发展规律,顺应产业发展大势。

技融双驱。现代社会是技术与资本的社会,技术和资本两股力量从机器大工业时代开始就驱动人类社会飞速变迁。在每次技术革命过程中,金融资本都起到了关键的扩散作用,剧烈的技术革命往往引发社会资本的断裂和再度耦合。可以说,资本从一开始就与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共生与互动。所以,我们将依托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这“两个轮子”,既做产业,也做资本,形成虚实相生,互为依存,同步驱动的良性格局。

蜕变转型。要生存,就必须不断改变。日本长寿企业有句名言,没有老铺,只有新业。我们由老的传统企业向新的产业转型求变,难度很大,主要难在思维惯性的转变上。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将主要实现4个转变:一是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二是由煤炭作为燃料向作为燃料和原料并举方式转变,三是由相对粗放开发向集约绿色、互联智能方式转变,四是由传统煤炭资源开发生产商向煤炭清洁利用一体化方案服务提供商转变。

去杂归核,优化结构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做人,要想有健康的体魄,就必须增强新陈代谢功能,实现吐故纳新、良性循环。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去杂归核,适时适度淘汰不良资产、优化产业结构、释放管理能效。

2014年5月,我们提出了去杂归核的发展战略。其内涵在集团的不同层面、不同产业板块,有不同侧重。对主业而言,要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不一味追求自我配套和闭环产业链。对多元板块而言,要把业务收缩到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从不熟悉也管不好的领域有序退出。就管理权限而言,一切以提升管理能效为出发点,该集权的集权,该放权的放权。

2014年10月,我们推出了十项改革举措。启动了关闭关中老区资源枯竭、亏损严重的8个煤矿和缓建4个煤矿项目工作;对物资、实业、装备制造所属部分业务进行了适度的体制回归,进一步降低了生产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内部交易成本。这一做法,得到了企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去年和今年,我们对部分房地产项目进行了有序退出。对水泥板块探索有序退出主导权,实施委托经营。国家去产能政策出台后,我们列出了关闭22个煤矿、缓建4个煤矿项目,关闭1座炼铁高炉的退出计划。其中,退出煤炭产能2355万吨,占全省煤炭退出产能的50%;压减生铁产能60万吨,占全省钢铁退出产能的26%。

在做好“减法”的同时,我们没有放松对煤炭主业的做优“加法”。我们计划采取主动核减建设规模、兼并重组、跨省域调剂置换等举措,稳妥推进曹家滩、小保当一号和小保当二号等6个煤矿项目,为做大做强做优煤炭主业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关中老区5万名职工的分流安置提供空间。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工结构。我们以“归位、放权、精简”为改革思路,以实现“集团—产业板块—厂矿实体”三级管理为改革方向,通过撤并、压缩、虚化等方式,五年内取消中间层级,彻底清理“二传手”单位,真正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在优化职工结构上,我们坚持劳动用工统一计划、统一招聘、统一调配,严把人员入口关。结合新投运项目,打破岗位、行业、区域界限,实施老企业机关人员精减、借调返聘人员清理和生产单位裁减劳务派遣用工、外包外委用工、内部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等多项措施,用存量解决增量用工问题。

2014年至今,我们的劳动用工总量累计压缩了2.5万人。到“十三五”末,我们的用工总量将控制在12万人以内,和2014年初相比,将压缩用工6万人。

吸纳科技,产业升级

在扩大陕北新区煤炭开发,收缩关中劣质煤炭产能,优化生产空间布局的同时,我们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自主创新等方式,依靠科技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2011年,我们系统整合了内外科技资源,成立了科技发展部,投资10亿元组建了技术研究院,形成了“三委一部一院、两站五所二十二中心、三基地十三联盟”的科技创新管理新体制。我们先后建立了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功组建了以2名国家“千人计划”、4个“三秦学者”岗位、4个省级“创新团队”和2名“长江学者”为核心的多支科研创新团队。我们通过校园招聘等方式,组建了由300余名硕博士组成的专职研发队伍,拥有省部级以上研究和技术中心22个。其中,煤炭绿色开采工程中心、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甲醇制烯烃工程实验室、煤制化学品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西安开米公司技术中心5家单位被认定为国家级科研机构。

在“科技资源有偿配置、科技成果有偿使用、创新价值市场量化、创新成果收益共享”的运行机制下,“十二五”以来,我们在技术创新与攻关方面累计争取政府科技支持资金3.2亿元,取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19个,申请专利1437个,获权专利1156个。

就煤炭主业而言,我们在生产、交易和消费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技术突破。

在生产环节,通过智慧矿井建设、保水开采新工艺、瓦斯零排放矿区建设、无人值守技术应用等举措,不断提高生产矿井的智能化装备水平,加强矿区循环经济建设。其中,所属黄陵矿业建成了全国首个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实现了煤炭开采的技术革命;积极引进110-N00采煤工法,并在神南矿业进行了成功实践和再创新。可以说,110-N00采煤工法是我国第三次矿业技术变革的探索。

在消费环节,我们改变煤炭利用方式,大力发展“煤粉—高效锅炉—供热服务”产业链,解开了煤炭燃烧与超净排放的死结;实施了兰炭干熄法技术改造,既治理了生产环节的污染问题,又提高了产品的环保质量,以此为基础修订的新的兰炭生产标准,完全具备了打开京津冀地区民用洁净型煤市场的条件。

在交易环节,我们利用自身优势,探索通过洗煤、电子配煤等手段,推行煤炭产品标准化,为用户定制标准化的产品,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我们依托陕西煤炭电子交易平台实行网上交易,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费用。

横排竖写,延伸能源链

我们坚持以煤炭为基础,大力发展煤电,积极推进煤制油、煤制气、瓦斯发电的同时,适时积极布局新能源。

“十二五”以来,我们的燃煤发电产业已初具规模,在陕西、河南、湖南等地布局的火电项目,权益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在黄陵、彬长、韩城布局的煤矸石发电、瓦斯利用以及粉煤灰和矿渣等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已显成效。特别是彬长矿区瓦斯乏风发电、零排放矿区建设得到了国家能源局高度评价。“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建设榆横/榆神2×100万千瓦、府谷2×100万千瓦和渭南4×66万千瓦3个电源点,其中渭南电源点主要解决关中老企业煤炭就地消纳问题,榆横/榆神、府谷2个电源点主要着眼于西电东输。

在煤制油方面,我们自主开发的“粉煤快速热解系列技术”、“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等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有的还是国际首创。这为我们高效清洁利用低阶煤开辟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技术路径。

在煤制气方面,我们与中石化合作拟在榆神工业园区建设8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

另外,我们将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依托资源优势,在陕北及关中布局风、光发电项目;抓住电力体制改革机遇,以重装集团泾河工业园、韩城龙门工业园、咸阳纺织工业园为切入点,开展分布式光伏、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微电网示范园、光热和煤热发电互补示范项目建设。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已经成为我们转型升级的又一条路径。

总之,我们依托内部产业之间的代谢和共生关系,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清洁转化的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供给,拓展材料系

在材料系中,我们目前形成了煤—焦—钢、煤—电—铝、煤—盐—PVC等传统材料产业集群。北元化工公司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PVC产量位列全国前三。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北元化工公司已逐步形成了“煤、焦、电、电石、聚氯乙烯、水泥”一体化循环生产模式。在循环产业链中,热电装置为化工和水泥装置提供电力和蒸汽,电石装置所产电石反应生成的乙炔气和烧碱装置产生的氯气、氢气用来生产PVC,电石装置产生的电石泥废渣和热电装置排出的炉渣及粉煤灰用来生产水泥,实现了循环生产。另外,通过建设乙炔回收装置、氯气吸附装置、中水回用系统等实现了废气、废水等再利用。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中间物料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改变了氯碱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模式。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一方面加大PVC无汞化技术研究力度,另一方面加大PVC合金和PVC高端专用料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进入PVC合金和PVC高端专用料市场。

在新材料研究、新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8项成果,部分技术转化年底就可进入调试生产阶段。这8项技术分别是:纳米流体能量吸收材料工业化制备技术、三元动力电池及其正负极材料制备技术、TCO透明导电薄膜工业化制备技术、柔性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工业化制备技术、NaY分子筛工业化制备技术、超级活性炭工业化制备技术、高乙烯MTO催化剂工业化制备技术、新型苯甲醚工业化制备技术等一批精细化学品生产新技术。可以说,这些技术将引领陕煤化集团转型的方向。

技术引领,错油煤化

煤化工是陕煤化集团实现煤炭清洁转化的压舱石。煤化工相对于石油化工而言,一方面其产业规模、产品结构等方面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另一方面技术复杂、工艺流程长、投资强度大、碳排放高、污染物难处理。要想做好煤化工产业,必须按照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其原料既廉价易得又为“多芳环”化学结构特性2个方面的优势,着力瞄准石油化工不可制取的酚类、萘、蒽、咔唑等产品,以及虽为石油化工同类产品但质量更优或生产成本更低的醇类、芳烃、醋酸、廉价民用散烧清洁燃料、特种燃料、高端润滑剂等产品,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克服其建设、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开拓一条新路径。

我们的具体思路是,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没有的煤化工产品、产品品质优于石油化工和比石油化工更经济的产品。依托技术优势、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按照大型化、专业化、一体化、精细化、集群化的模式,积极布局“清水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项目、渭北材料精细化工园区、榆林基础化学品综合工业园、榆林煤制天然气项目、现代载能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五大煤化工园区,吸引世界著名企业和先进技术进入园区。

其中,我们在蒲化建设聚烯烃、聚丙烯、环氧树脂、橡胶等百万吨级烯烃及尿素下游产品的精细化工园区,大力发展材料化学工业,转化煤炭1000万吨;在榆林榆神工业园区,利用煤炭分质高效转化技术,借鉴沙特朱拜勒综合产业园及日本鹿岛工业园的模式,以低阶煤热解为龙头,采用适用的中低温热解技术,焦油加氢制航空煤油和环烷基油、煤焦油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等技术,以烯烃、芳烃、乙二醇等大宗基础材料为主体,向下游发展烯烃、芳烃以及聚酯产品线等高端产品群,建设转化煤炭3000万吨的世界级的大型煤化工综合产业园。

资本运作,高位嫁接

实践证明,产融相通、虚实相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09年,我们参股长安银行;2012年成为陕国投的大股东,控股西安开源证券有限公司,参股幸福人寿保险公司,并成立了期货公司和陕西省第一家省属企业财务公司;控股的煤炭电子交易中心获取了第三方交易支付资格。目前,陕煤化集团已形成涵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基金等门类齐全的金融产业板块。

“十三五”,我们将发挥以煤为基的产业经营支撑作用和资本运营倍数效应,把投资股权、搞活产权和运作资本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上市公司资源、投融资平台资源和产业资源高效融合。

首先,进一步放大集团控股的陕西煤业、陕国投、建设机械等上市公司平台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电力、焦化、装备制造和金融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水平。其次,加快上市工作进程,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新生板块跨越式发展。再其次,在加快组建长安人寿保险公司的基础上,发挥好集团已有的证券、银行、期货、信托、财务公司等金融平台的协同效应,积极探索资本运作投资公司的发展模式。最后,发挥好集团设立的100亿元产业创新基金、创投基金的作用,借助资本市场重组并购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培育新经济。

当球状的世界被全球化拉成“平面”后,各种新的创意、产品、技术和服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穿越了企业、市场、国家的界限。我们企业如不能让创新活动冲出内部围墙,就很可能被开放式创新所狙击。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仍有差距,需要更多学习、借鉴与合作。

当下,新旧增长动能正在接替,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施工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顺应能源革命大势,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所有传统企业绕不开、躲不过的责任。正如管理大师拉姆·查兰所说:“到了彻底改变企业思维的时候了,要么转型,要么破产。”

煤炭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人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煤炭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煤炭人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煤炭人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上一篇卜昌森:经历了煤炭的冰与火之歌.. 下一篇郝宇:环境压力倒逼煤炭行业科技..